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日前表示,工信部将组织制订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和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认为,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国内在建机器人工厂超过30个,未来10年将是国产机器人的黄金发展期。
绘制机器人技术路线图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随着新一轮技术的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大量应用在汽车、医疗、纺织、机械乃至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
曲道奎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目前全球面临着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无论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欧盟的工业4.0战略,机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未来,“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可创造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产值。
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场销量将达到1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40万台。
尽管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警惕。苏波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标准体系、市场培育等多环节明显滞后,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尚未形成,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市场,外国机器人巨头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其中,瑞士ABB、德国库卡等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销量占比在70%以上,而国产机器人只占1/4的市场,且国产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也长期依赖向外资购买。
苏波认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既可通过智能化生产让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制造水准,也可以从容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这正是破解中国工业高成本、低附加值、环境资源制约等因素的不二选择。
为此,他表示,工信部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苏波如是说。